十幾年來,我們致力於解決企業、品牌和個人在網路上的危機公關與聲譽管理等問題。CRG 是一家以結果為導向的技術與法律機構,致力於刪除網路各種負面內容,如負面新聞刪除、論壇文章刪除、討論區惡意中傷檢舉、社群媒體內容舉報、Google 搜尋結果移除及其他搜尋引擎內容移除等,除此之外我們還提供緊急服務(立即危機處理,下架新聞,移除內容,刪除負評),從創建和提升聲譽到修復和維護聲譽,現在就立即聯繫我們專家以為您服務。

形象牆

聯絡方式

中國、香港、澳門、台灣、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美國、加拿大、法國等20+國家

op@crgbj.com

+852-54843349

網路誹謗 負面內容刪除

如何在24小時內有效下架誹謗貼文?實戰教學

如何在24小時內有效下架誹謗貼文?實戰教學

這是一場發生在數位世界的緊急危機。當您或您的企業發現一篇充滿惡意、不實指控的誹謗貼文時,那瞬間的憤怒、焦慮與無助感是無比真實的。然而,請您先深吸一口氣,因為接下來24小時的每一個動作都至關重要。我們將系統性地拆解這場戰鬥,從心態建立、證據保全、法律武器運用,到與平台攻防,提供您一套清晰、連貫且可立即執行的作戰指南。時間是您最寶貴的資源,也是最大的敵人,現在就開始。

第一步:黃金60分鐘 – 冷靜、截證、評估

發現貼文的第一個小時,絕對不能浪費在情緒發洩或漫無目的的恐慌上。這個階段的目標是穩住陣腳,為後續所有行動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
1. 強制冷靜,停止本能反應:

  • 不要公開對嗆: 絕不要在貼文下方直接留言反擊、謾罵或與其他網友筆戰。這只會讓演算法認為該貼文是「熱門內容」,從而推播給更多人看,大幅增加貼文的能見度與擴散速度。您的憤怒回應將成為滋養這篇惡意貼文的養分。
  • 不要私下威脅發文者: 在未經法律諮詢前,避免以激烈言詞透過私訊聯繫發文者。這可能導致對方備份您的威脅訊息,反過來作為對您不利的證據,甚至刺激對方變本加厲,將內容散佈到更多平台。
  • 心態轉換: 將您的心態從「受害者」切換為「危機處理專家」。這是一個需要被解決的「問題」,而不是一個只能被動承受的「災難」。

2. 全面性、多層次證據保全:
這是最關鍵的技術動作,證據保全是所有後續法律行動的彈藥庫。必須做到「假設該貼文下一秒就會消失」的謹慎程度。

  • 基礎靜態截圖:
    • 使用您的手機或電腦的截圖功能,完整截取整個瀏覽器視窗或手機畫面。
    • 關鍵要素必須清晰入鏡: 貼文的完整內容(文字、圖片、影片)、發文者的帳號名稱與頭像、貼文的發布日期與時間戳記、該貼文的「按讚數」、「留言數」、「分享數」或「瀏覽次數」。
    • 連續截圖: 如果貼文內容過長,請不厭其煩地從頭到尾連續截圖,確保沒有任何一段文字被遺漏。
  • 進階動態錄影存證:
    • 靜態截圖可能被對方質疑是偽造。更嚴謹的做法是進行「螢幕錄影」。
    • 操作流程: 開啟螢幕錄影軟體 -> 從開啟瀏覽器開始錄製 -> 輸入網址或導航到該誹謗貼文所在的頁面 -> 緩慢地、從上到下滾動頁面,讓每一個細節都被錄製下來 -> 最後可以點擊一下發文者的帳號,顯示其個人檔案頁面,以證明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帳號 -> 結束錄影。
    • 這個動態過程可以證明您並非偽造靜態圖片,而是真實地在網路上瀏覽到該內容。
  • 公證服務 – 證據保全的核彈級手段:
    • 如果誹謗內容非常嚴重,涉及商業毀謗、影響公司股價或個人名譽至鉅,強烈建議立即聯繫「公證人」。
    • 您可以直接前往公證人事務所,或在符合條件下申請線上公證。公證人會當場看著您的操作,將整個瀏覽、截圖、錄影的過程記錄下來,並出具公證書。這份經過公證的證據,在法庭上具有極高的證據能力,幾乎無法被對方推翻。
    • 雖然這需要費用與時間,但在關鍵戰役中,這是確保您立於不敗之地的投資。
  • 原始碼存檔:
    • 對於具備基本技術能力的人,可以透過瀏覽器的「檢查」或「查看網頁原始碼」功能,將該頁面的HTML原始碼完整儲存下來。這能最原始地記錄網頁的樣貌。

3. 損害評估與風險分析:
在保存證據的同時,您需要快速評估這場火的規模與蔓延速度。

  • 擴散範圍: 這篇貼文已經被多少人看過了?按讚、分享、留言的互動數高嗎?有沒有被轉載到其他社群平台、論壇或通訊群組?
  • 發文者身份: 您認識發文者嗎?是匿名帳號還是真實人物?如果可以,初步判斷其動機(是私人恩怨、競爭對手惡意攻擊,還是隨機的網路霸凌?)。
  • 內容殺傷力: 貼文的指控具體到什麼程度?是模糊的謾罵,還是捏造了具體的時間、地點、人物與事件?其內容是否足以讓一般的第三者相信,從而對您的社會評價產生負面影響?這是構成誹謗罪的關鍵。

完成了第一步,您已經從手足無措的狀態,轉變為手握充足證據、對局勢有初步了解的戰鬥者。現在,我們要進入主動出擊的階段。

第二步:啟動法律與平台雙軌並行機制 (第1~12小時)

這個階段必須多管齊下,同步進行。法律是您的終極威懾力量,而平台投訴是最直接的下架途徑。

A. 法律途徑 – 構築您的威懾堡壘

1. 立即諮詢律師:

  • 不要自行判斷法律條文: 誹謗罪在《中華民國刑法》第310條有明確定義,但構成要件為何?告訴期六個月如何起算?什麼情況適合同時提起民事求償(名譽權損害賠償)?這些都需要專業律師為您解析。
  • 律師的功能:
    • 幫您判斷證據是否充分。
    • 撰寫具有法律效力的「存證信函」或「律師函」。
    • 指導您如何進行後續的報警與刑事告訴程序。
    • 評估提起民事訴訟,要求金錢賠償與刊登道歉啟事的可能性與勝算。

2. 撰發律師函 / 存證信函:

  • 對象: 主要發給「發文者」,同時也可以副本給「平台業者」。
  • 內容要點:
    • 明確指出哪一篇貼文(附上截圖與網址連結)。
    • 具體說明該貼文中哪些內容屬於虛構事實、已構成誹謗與妨害名譽。
    • 援引相關法條(刑法第310條、第309條公然侮辱罪等)。
    • 提出明確的「要求」:必須在收到函件後24小時內(或更短時間內)將該貼文徹底刪除。
    • 表明法律後果:若未於期限內刪文,將立即前往地檢署提出刑事告訴,並同時提起民事訴訟,求償高額的名譽損害賠償及商譽損失。
  • 效果: 這封正式的法律文件,對於大多數的非專業發文者具有極大的心理震懾力。很多人只是在網路上發洩情緒,見到律師函後,會因害怕法律責任而主動刪文。這是24小時內解決問題的極有效手段。

3. 前往警局報案 / 地檢署提告:

  • 如果發文者身份不明,或律師函石沉大海,不要猶豫,立即在律師陪同下(或自行)前往警察局報案,或直接向地檢署按鈴申告。
  • 告訴乃論之罪: 誹謗罪是「告訴乃論罪」,意指必須由受害者主動提出告訴,檢警才會啟動調查。
  • 警方/檢方權力: 司法機關有權向社群平台調取發文者的IP位址、註冊資料等個人資訊,進而鎖定其真實身份。這是對付匿名攻擊者的最有力武器。

B. 平台途徑 – 最直接的下架戰場

在進行法律行動的同時,必須同步對貼文所在的平台進行檢舉。這是技術活,必須精準、符合規範。

1. 精準鎖定平台檢舉規則:
每個社群平台都有其「社群守則」或「使用條款」,其中明確禁止誹謗、騷擾、霸凌等行為。您必須成為這個規則的專家。

  • Facebook / Instagram:
    • 檢舉路徑: 點擊貼文右上角的「⋯」符號 -> 選擇「檢舉貼文」 -> 選擇檢舉原因,例如「它其實是騷擾或霸凌」 -> 接著選擇「它誹謗中傷或假冒我的身份」。
    • 進階手段 – 隱私權投訴: 如果貼文內容涉及披露您的個人聯絡資訊(電話、地址、身份證字號等),這屬於侵犯隱私,檢舉成功率更高。路徑是到Facebook的「幫助中心」搜尋「隱私權表單」進行填報。
    • 關鍵技巧: 在檢舉的「補充說明」欄位,必須用「客觀、冷靜、條列式」的文字說明。例如:「1. 本人為XXX,該貼文指稱的YYY事件為虛構捏造。2. 該不實陳述已對本人名譽造成具體損害,並違反貴平台禁止誹謗與霸凌之社群守則第X條。3. 隨附證據截圖供參。4. 懇請貴平台依規處置,立即下架該侵權內容。」
  • YouTube:
    • 透過影片下方的「⋯」符號進行檢舉,選擇「侵犯隱私權」或「誹謗與騷擾」。
    • 隱私權投訴是針對未經同意披露個人資訊的情況,處理速度通常較快。
  • 論壇 (如PTT, Dcard, Mobile01):
    • 站內信聯繫版主: 首先嘗試以站內信聯繫該看板的版主,冷靜說明情況並附上證據,請求版主依板規處理(刪文或鎖文)。
    • 使用官方檢舉系統: 所有論壇都有官方申訴或檢舉管道,通常位於網站頁尾。填寫表格時,務必清楚說明貼文連結、違規事項,並再次強調您已備齊法律證據。
  • Google搜尋結果:
    • 如果該誹謗貼文在Google搜尋您的名字時排名很高,您可以利用Google官方提供的「移除個人敏感資訊」工具。
    • 當搜尋結果中出現您的個人聯絡資訊(如身分證號、銀行帳戶、簽名等),或經過明確偽造、意圖毀謗的內容時,可申請移除該筆搜尋結果的「快取」連結。這不會刪除原始貼文,但能大幅降低其在搜尋結果中的能見度。

2. 平台檢舉的藝術:

  • 語言: 使用平台官方語言(通常是英文)進行檢舉,有時會被更優先處理。
  • 多次、多管道檢舉: 如果第一次檢舉失敗,不要氣餒。換一個檢舉理由,或從幫助中心尋找其他聯繫表單(例如:隱私權表單、智慧財產權表單 – 如果貼文盜用了您的照片)再次提交。
  • 動員支持者: 可以請信任的親友、同事,以「旁觀者」的身份協助檢舉該貼文。大量且獨立的檢舉行為,會觸發平台的自動化審查機制,加速貼文被下架或隱藏。

第三步:全面反制與聲譽修復 (第12~24小時)

在等待法律與平台回應的同時,您不能只是被動等待。必須主動出擊,扭轉輿論風向,並開始修復受損的聲譽。

1. 內容反制 – 以正面聲量壓制負面訊息:
這是一場SEO(搜尋引擎優化)戰爭。目標是讓搜尋您名字的人,首先看到的是您想傳達的正面訊息,而非那篇誹謗貼文。

  • 啟動官方聲明機制:
    • 如果代表公司或組織,應立即在官方網站、粉絲專頁等自有媒體上,發布一篇「嚴正聲明」。
    • 聲明寫作要點:
      • 開頭直接破題,指出近期發現有特定人士於網路散佈不實謠言。
      • 明確否認謠言內容,並用「堅決否認」、「純屬捏造」、「惡意中傷」等強烈字眼。
      • 表明法律立場:已完成證據保全,並委請律師採取法律行動,絕不寬貸。
      • 感謝社會大眾與客戶的支持與信任。
      • 避免: 不要過度詳細地重複謠言內容,這只是在幫對方散播。點到為止即可。
  • 強化自有媒體SEO:
    • 立即在您的官方網站、部落格、LinkedIn個人檔案等您能完全控制的平台上,發布高品質、原創的正面內容。例如:專業成就的分享、客戶感謝函、專業文章發表等。
    • 這些內容的標題和內文應適度包含您的「姓名」這個關鍵字,這有助於讓這些正面內容在搜尋結果中排名提升,從而將負面貼文擠到後面。

2. 心理建設與支持系統:

  • 尋求支持: 與您信任的家人、伴侶或摯友傾訴。遭受網路霸凌與誹謗是極其痛苦的心理創傷,不要一個人硬扛。
  • 暫時遠離風暴中心: 在進行完必要的證據保全與檢舉動作後,強迫自己暫時關閉社群媒體的通知,或者請他人代為監控後續發展。持續地閱讀負面留言會對心理健康造成二次傷害。
  • 專注於可控之事: 將注意力拉回到您已經完成的具體行動上——證據保住了、律師找了、平台檢舉了、聲明發了。這能有效減輕無力感。

第四步:24小時後的持久戰思維

如果24小時後,貼文因各種原因(例如平台審核緩慢、發文者頑抗)仍未下架,請勿灰心。這不代表失敗,而是進入下一個階段。

  • 法律程序持續進行: 律師函已發,告訴已提,剩下的就是遵循司法程序。檢警的調查需要時間,但一旦啟動,其強制力遠非平台檢舉可比。
  • 平台申訴上訴: 如果第一次檢舉被平台拒絕,仔細研究拒絕的理由,補充更詳盡的說明與證據,再次提出上訴。
  • 聲譽修復是長期工程: 持續經營您的正面形象與專業內容。網路記憶雖然長久,但可以被新的、更強大的正面資訊所覆蓋。
  • 考慮專業聲譽管理公司: 對於大型企業或公眾人物,可以聘請專業的線上聲譽管理公司,他們擁有更專業的SEO技術與媒體資源,能系統性地清除或壓制負面搜尋結果。

總結:您的24小時行動清單

請將這份指南視為您的作戰手冊。當危機發生時,依序執行:

  1. ** Hour 0-1:** 冷靜,進行全面證據保全(截圖、錄影、考慮公證),快速評估損害。
  2. ** Hour 1-12:**
    • 同步進行A: 聯繫律師,準備發送律師函,必要時前往警局或地檢署提告。
    • 同步進行B: 根據各平台規則,撰寫精準的檢舉內容,進行多次、多管道的官方檢舉。
  3. ** Hour 12-24:**
    • 發布官方嚴正聲明,啟動正面內容SEO反制。
    • 照顧自身心理健康,建立支持系統。
  4. ** Hour 24+:** 切換為持久戰模式,堅持法律與平台申訴程序,長期經營正面聲譽。

網路誹謗是一場艱難的戰役,但絕非無計可施。透過專業、系統化且迅速的反擊,您不僅有極高機會在24小時內有效控制局勢,更能向所有潛在的攻擊者展示您捍衛自身權益的決心與能力。記住,在這場戰役中,知識、冷靜與速度,是您最強大的武器。

Author

admin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