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基百科圖片使用全攻略:版權與上傳指南

維基百科圖片使用全攻略:版權與上傳指南
歡迎來到這份維基百科圖片使用的終極指南。無論您是剛接觸維基百科的新手編輯,還是已經貢獻多年、希望更深入理解媒體檔案處理細節的資深志工,這份指南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實戰手冊。維基百科作為全球最大的自由百科全書,其內容的「自由」特性,核心之一就體現在所有內容(包括文字與圖片)的授權方式上。圖片的使用,是維基百科編輯中最容易觸犯法律地雷的區域,同時也是最能豐富條目、提升讀者理解的重要元素。本文將以「版權」為核心,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,層層剖析,帶您走過從理解規則、尋找合適圖片、到正確上傳與使用的完整流程,並深入探討各種疑難雜症與進階技巧。
第一部分:基石觀念——為什麼版權在維基百科如此重要?
在開始上傳任何一張圖片之前,您必須先建立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:維基百科不接受絕大多數受版權保護的內容。 這與一般商業網站或個人部落格的運作邏輯截然不同。
1.1 維基百科的使命與自由授權
維基百科的目標是向全球人類免費提供所有知識的總和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,其內容必須是「自由」的,這意味著任何人,在任何時間、為了任何目的(包括商業用途),都有權利去複製、修改、散布這些內容,唯一的條件通常是遵守特定的授權條款,例如署名(註明作者)。這種「自由」的定義,來自「自由軟體」的概念,強調的是使用的自由,而非價格免費。
因此,維基百科上所有的內容,都必須在「自由版權授權」條款下釋出,最常見的是「創用CC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」(CC BY-SA)和「GNU自由文件授權條款」(GFDL)。圖片作為內容的一部分,自然也必須遵循這個原則。如果您上傳了一張受傳統「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」保護的圖片,就等於是將一顆法律炸彈放進了這個自由的計畫中。未來,即使維基百科基金會或任何想要使用這些內容的人,都將面臨侵權訴訟的風險。
1.2 法律責任的歸屬
請務必理解:上傳者必須對檔案的版權狀態負責。 當您點下「上傳檔案」按鈕時,您是在向維基媒體基金會宣告您擁有上傳此檔案的權利,或者該檔案符合維基百科的版權要求。如果發生侵權糾紛,法律責任首先會追究上傳者,維基媒體基金會則會根據「避風港原則」迅速刪除侵權內容。因此,「我不知道這張圖有版權」或「我從別的網站找到的」絕對不能成為免死金牌。
1.3 版權的基本概念
- 創作保護原則:在大多數國家(包括臺灣、香港、澳門及中國大陸),當一項原創作品(包括照片、繪畫、圖形、雕塑等)在被創作出來的那一刻起,就自動受到版權法的保護,無需進行任何登記或標記©。
- 版權保護期限:版權並非永久有效。通常,在作者逝世後的一定年限(多為50年或70年,依各國法律而定)後,作品就會進入「公有領域」。公有領域的作品沒有版權限制,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,包括商業用途。這是維基百科非常歡迎的內容來源。
- 版權與商標、專利的區別:版權保護的是「表達形式」,而非「思想、概念或事實」。例如,您拍的一張埃菲爾鐵塔照片受版權保護,但埃菲爾鐵塔這個建築物本身的設計,在特定條件下可能不受版權保護(但夜間燈光設計可能受保護)。商標保護的是用於識別商品或服務的標誌,專利保護的是發明。
第二部分:哪些圖片可以上傳?——詳解可接受內容
瞭解了為什麼版權如此重要後,我們來詳細盤點哪些類型的圖片是維基百科樂於接受,甚至是積極鼓勵的。
2.1 完全自由的授權
- 公有領域(Public Domain, PD):這是「最自由」的狀態。作品可能因保護期已過、作者主動放棄權利,或根本不符合版權保護條件(如單純的事實數據、美國聯邦政府作品等)而處於公有領域。您可以隨意使用,無需署名,也無需以相同方式分享。
- 如何判斷:一張由美國NASA拍攝的太空照片,因其為美國聯邦政府作品,通常屬於公有領域。一幅由達文西在500多年前創作的畫作,也早已進入公有領域。
- 自由授權(Free Licenses):這些是維基百科內容的骨幹。常見的自由授權包括:
- 創用CC(Creative Commons)授權:特別是 CC BY 和 CC BY-SA。這兩者都要求「署名」(標示作者/來源),而BY-SA還要求「相同方式分享」(即後續的衍生作品必須使用相同的授權條款)。維基百科的文字內容主要使用CC BY-SA,因此上傳CC BY-SA的圖片能完美相容。
- GNU自由文件授權條款(GFDL):這是一個較早的、用於軟體說明文件的自由授權,要求較為複雜,但與CC BY-SA相容。現在較少用於新圖片。
- BSD、MIT、Apache等軟體授權:主要用於軟體程式碼,但有時也會用於圖形或圖示。
2.2 維基百科特有的例外:「合理使用」
這是維基百科版權政策中最複雜、也最容易被誤解的部分。「合理使用」是一個狹窄的例外,僅在極其有限的條件下適用,且絕非上傳受版權保護圖片的萬用藉口。
- 什麼是合理使用?:它是一種法律原則,允許在未經版權所有者許可的情況下,有限度地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材料,用於批評、評論、新聞報導、教學、學術研究等目的。維基百科的使命是提供百科全書內容,因此在其「非自由內容準則」下,允許在嚴格條件下使用非自由內容。
- 適用合理使用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:
- 無法以自由內容替代:您必須證明,不存在任何一張在自由授權下或公有領域的圖片,可以達到相同的百科全書性目的。例如,要說明電影《星際大戰》中黑武士達斯·維德的形象,如果找不到自由版權的劇照或海報,那麼使用一張受版權保護的官方劇照「可能」符合合理使用,因為它是說明該角色的關鍵視覺元素。
- 用於最低限度的說明:使用的圖片數量必須是達到百科全書目的所需的最低限度。通常一個條目對於一個特定主題(如一本書的封面、一部電影的主要海報)只能使用一張非自由圖片。
- 不會損害原作的潛在市場:您在維基百科上的使用,不能取代人們對原始作品的購買或觀看。例如,上傳一整章的受版權保護的書籍文字,顯然會損害書籍銷售。
- 用於評論或說明:圖片必須用於直接說明條目所論述的主題,而不是單純為了裝飾。例如,在「麥當勞」條目中使用其商標Logo來標識該公司是允許的;但在一個與麥當勞無關的條目中使用其Logo做裝飾,則不被允許。
- 圖片解析度必須足夠低:只能使用能清晰識別主題的最低必要解析度。高解析度的掃描圖或照片可能會被視為可替代原作的複製品。
- 哪些情況「不」適用合理使用?
- 您只是覺得這張圖「很好看」。
- 您認為「這有助於宣傳原作者」(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)。
- 您找不到原作者,或者覺得原作者「應該」不會介意。
- 圖片來自某個「看起來」可以免費使用的網站(如Pinterest、Imgur、許多壁紙網站)。
- 您自己拍攝了某個受版權保護的作品(例如您拍了一張米老鼠玩偶的照片)。這張照片本身是您的作品,但其中的「米老鼠」形象是迪士尼公司的版權,您不能自由授權它。這種情況稱為「衍生作品」,上傳需要迪士尼的許可。
2.3 自己創作的內容
這是最佳、最安全的圖片來源!如果您自己拍攝照片、繪製圖表或地圖,那麼您就是版權持有人,您可以自由地選擇以CC BY-SA或更寬鬆的授權方式將其釋出到維基百科。
- 注意事項:
- 主題的版權:如果您拍攝的是受版權保護的建築物雕塑、壁畫,或是商標產品,您照片的版權屬於您,但照片中的內容可能仍然受他人版權保護。在大多數國家,於公共空間拍攝建築物外觀是允許的,但拍攝博物館內的特定藝術品則可能不行。這部分需要參考當地的「自由全景」法律。
- 明確的授權聲明:上傳時,您必須在摘要欄位明確寫下「我,本作品的版權持有人,特此以【授權條款,如CC BY-SA 4.0】釋出本作品」。
第三部分:實戰操作——尋找與準備可上傳的圖片
現在我們進入實戰層面。假設您要為一個條目尋找配圖,應該去哪裡找?
3.1 首選:維基媒體 Commons
維基媒體 Commons(以下簡稱 Commons)是一個維基媒體計畫下的多媒體資料庫,它與維基百科使用相同的自由授權理念。所有儲存在 Commons 上的檔案,都可以直接被任何維基百科條目(乃至任何語言的維基百科)使用。 在您打算上傳任何圖片之前,第一件事永遠是:先到 Commons 搜尋看看是否已經有相同或相似的檔案!
- 搜尋技巧:使用關鍵字(包括英文)進行搜尋。Commons 擁有龐大的分類系統,可以透過分類瀏覽來尋找相關圖片。
3.2 寶庫:公有領域與自由授權資源網站
有許多網站專門收集或釋出公有領域或自由授權的圖片。以下是幾個經典來源:
- Flickr:這是一個巨大的寶庫,但也是巨大的陷阱。在 Flickr 上搜尋時,務必使用其「授權篩選」功能,選擇「允許商業使用與修改」的選項。找到圖片後,還要仔細檢查該圖片頁面標示的具體授權條款(例如 CC BY 2.0),並確認上傳者就是作者本人或有權釋出。
- Wikimedia Commons:本身就是最大的資源站,但值得再次強調。
- Unsplash, Pexels, Pixabay:這些網站提供大量高品質、免費使用的圖片,但其授權通常是極寬鬆的CC0(拋棄權利,進入公有領域)或類似的自由授權。務必在每次使用前,再次確認該網站當前的授權條款。
- 美國政府機構網站:如 NASA(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)、NOAA(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)、USGS(美國地質調查局)等,其產出的許多作品屬於公有領域。這是最可靠的公有領域圖片來源之一。
- 博物館與圖書館數位化計畫:許多大型博物館(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、蓋蒂博物館)和國家圖書館(如美國國會圖書館)將已進入公有領域的館藏數位化後,以公有領域名義釋出。
- 網際網路檔案館(Internet Archive):收藏了大量歷史圖片、書籍掃描,其中許多是公有領域。
3.3 下載後的準備工作
找到合適的圖片後,下載到您的電腦。在準備上傳前,建議進行一些優化:
- 檔案格式:
- 照片:優先使用 JPEG,它在保持質量的同時能有效壓縮檔案大小。
- 圖示、圖表、線條藝術、地圖:使用 PNG 或 SVG。PNG 支援透明背景且無損壓縮;SVG 是向量格式,無限放大不失真,非常適合圖標和地圖。
- 動畫:使用 GIF 或 WebM。
- 檔案命名:給檔案一個描述性、易於理解的名稱。使用英文或條目名稱是個好習慣,因為 Commons 是國際化的。例如,將
IMG_12345.jpg改名為Taipei 101 from Elephant Mountain.jpg。 - 後製處理:您可以進行基本的調整,如裁剪、拉直、調整亮度和對比度,以改善圖片質量。但切記,如果您修改的是他人的作品,您上傳的將是「衍生作品」,必須遵守原作品的授權條款(例如,CC BY-SA 要求您署名並以相同方式分享)。
第四部分:步步為營——上傳檔案至維基媒體 Commons
這是整個流程的核心步驟。我們將一步步拆解上傳流程中的每一個欄位和注意事項。
4.1 登入與進入上傳工具
您需要一個維基媒體帳戶,這個帳戶在所有維基媒體計畫(包括各語言維基百科和 Commons)通用。登入後,前往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Special:Upload 即可開始上傳。
4.2 上傳表單詳解
- 第一步:選擇檔案
點選「選擇要上傳的媒體檔案」,從您的電腦中選取準備好的圖片。 - 第二步:檔案摘要(這是靈魂所在!)
這個欄位是所有後續處理的依據,必須填寫得清晰、完整、準確。- 來源:這是版權資訊的關鍵。
- 自己創作:填寫
{{own}}(上傳者自己的作品)或更詳細的I, [您的用戶名], created this work.。 - 來自其他網站:必須提供直接連結到原始圖片所在的網頁。例如
From Flickr: [貼上完整網址]。絕不能只寫「來自Flickr」或「來自網路」。 - 來自掃描:如果掃描自一本已進入公有領域的書籍,請寫明書籍名稱、作者、出版年份,並說明其公有領域狀態,例如
Scanned from 《Book Title》, published in 1890,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.。
- 自己創作:填寫
- 作者:圖片的最初創作者。
- 自己:填寫您的用戶名或真實姓名。
- 他人:填寫原作者的名字。如果來自 Flickr,就是 Flickr 用戶名。如果知道本名,最好寫本名。
- 許可協議:從下拉選單中選擇最合適的授權標籤。這是自動生成版權資訊模板的關鍵。
- 自己創作:通常選擇
{{self|cc-by-sa-4.0}}或其他您選擇的CC授權。 - 來自Flickr的CC授權圖片:選擇對應的標籤,如
{{cc-by-2.0}}或{{cc-by-sa-2.0}}。系統會自動展開成完整的授權模板。 - 公有領域:選擇對應的原因,如
{{pd-old}}(作者逝世超過70/100年)、{{PD-USGov-NASA}}(美國NASA作品)等。
- 自己創作:通常選擇
- 日期:作品創作的日期。如果是照片,就是拍攝日期。
- 標題:一個簡潔、描述性的標題。例如「Sunset over Victoria Harbour, Hong Kong」。
- 描述:用一種或多種語言(建議至少用英文)描述圖片內容。包括誰、什麼、何時、何地、為何。例如:「A photograph taken from the Tsim Sha Tsui waterfront looking across Victoria Harbour towards Hong Kong Island during sunset. The ICC and IFC2 are visible.」
- 分類:這是讓您的圖片能被找到的關鍵!Commons 依靠分類來組織檔案。請新增所有相關的分類。例如,上面那張香港照片的分類可能包括:
Sun in Hong Kong、Victoria Harbour、Sunsets in Hong Kong、Photographs by [您的用戶名]。您可以搜尋現有圖片來參考其分類。
- 來源:這是版權資訊的關鍵。
4.3 檢查與發布
填寫完所有資訊後,點擊「上傳檔案」。系統可能會提示一些潛在問題(如缺少分類),請根據提示修正。上傳成功後,您會看到檔案的頁面。請務必再次仔細檢查這個頁面,確認所有資訊(特別是來源和授權)都正確無誤。一旦上傳,全球的志工都可以看到,如果有人發現資訊有誤,可能會提出刪除申請。
第五部分:在維基百科條目中使用圖片
圖片成功上傳到 Commons 後,就可以輕鬆嵌入維基百科條目了。
5.1 基本語法
維基百科使用一種稱為「Wiki markup」的語法來嵌入圖片。基本格式是:[[File:檔案名稱.jpg|thumb|圖片說明文字]]
[[File: ... ]]:這是嵌入圖片的指令。檔案名稱.jpg:必須是檔案在 Commons 上的「完整名稱」,包括副檔名。thumb:代表以「縮圖」形式顯示,圖片會自動調整大小並靠右對齊,下方會顯示說明文字框。這是百科全書最常用的格式。圖片說明文字:在這裡用條目的語言(如繁體中文)描述圖片內容。這對於無障礙訪問(螢幕閱讀器)和讀者理解至關重要。
5.2 常用參數
- 大小:
|300px、|upright=1.5。用於控制縮圖的大小。upright是根據基礎縮圖大小進行比例縮放,通常更優雅。 - 位置:
|left、|right、|center。thumb預設是right,但有時您需要讓圖片靠左。 - 替代文字:
|alt=對盲人讀者的文字描述。用於無障礙訪問,描述圖片的核心內容。
5.3 插入到條目中
在條目的編輯模式中,找到您希望圖片出現的位置,插入上述語法。請確保圖片靠近它所說明的文本。通常,一個章節的第一張圖片會放在章節標題之後、正文之前。
5.4 圖庫的使用
如果一個條目需要展示多張同類型的圖片(例如,一個建築物的不同角度,或一個產品的不同型號),可以使用圖庫來整齊排列。
wikitext
<gallery mode="packed" heights="160"> 檔案1.jpg|說明1 檔案2.jpg|說明2 檔案3.jpg|說明3 </gallery>
第六部分:疑難雜症與進階議題
6.1 如何處理「合理使用」圖片?
強烈不建議新手操作。 如果您確信某張圖片符合「非自由內容準則」,您需要:
- 上傳到您所使用的語言維基百科,而不是 Commons!Commons 只接受自由內容。例如,繁體中文的合理使用圖片應上傳到 zh.wikipedia.org。
- 使用專門的非自由檔案上傳理由。在上傳時,您必須詳細闡述它如何滿足所有合理使用條件。
- 在檔案頁面使用複雜的非自由使用依據模板,例如
{{Non-free fair use in|條目名稱}},並填寫詳細的合理性說明。 - 該圖片的使用會受到嚴格審查,且隨時可能因不符合準則而被刪除。
6.2 商標、標誌與公司產品
公司的商標和標誌通常受商標法保護,但其圖像本身也受版權保護。在維基百科條目中,為了識別和評論該公司或產品而使用其標誌,通常被認為是合理使用。然而,維基百科的「非自由內容準則」要求我們,只要存在自由替代品,就必須使用自由替代品。 因此,許多志工會重新繪製簡單的向量圖(SVG)來代表這些標誌,只要這個繪製的版本不包含受版權保護的藝術性元素(例如可口可樂的特定字體),而只是基本的幾何形狀和文字,那麼這個向量圖本身就可以是自由版權的。
6.3 地圖的版權
地圖是一個灰色地帶。事實性的地理資訊(如國界、河流、城市位置)本身不受版權保護,但地圖的「表達形式」(如特定配色、圖標設計、選擇呈現的資料)是受版權保護的。因此,直接掃描谷歌地圖或購買的紙本地圖上傳是侵權行為。解決方案是:
- 使用來自政府機構的公有領域地圖(如美國CIA的世界概況)。
- 使用現有的自由授權地圖(如OpenStreetMap的導出資料,其授權為ODbL,與Commons相容)。
- 自己使用自由地理資料(如OpenStreetMap)在軟體(如Inkscape)中重新繪製地圖,並以自由授權釋出。這是目前最主流和推薦的做法。
6.4 螢幕截圖
軟體介面的螢幕截圖版權歸屬於軟體開發商。在維基百科上,為了說明軟體的外觀、功能或操作方式,通常被視為合理使用。但同樣受到「非自由內容準則」的嚴格限制。絕對不能為了展示一個網頁的全部內容而截圖上傳。 只能截取最低限度的、用於說明的部分。更好的做法是,使用自由軟體的介面進行截圖,或者尋求軟體開發商對其介面截圖的明確授權。
6.5 當您收到刪除通知時該怎麼辦?
如果您上傳的檔案被掛上了刪除模板(如 {{db-f9}} 版權問題,或 {{orfu}} 來源不明),請不要驚慌,也切勿置之不理。
- 仔細閱讀刪除理由:理解為什麼其他志工認為您的檔案有問題。
- 檢查您提供的資訊:回頭看您在上傳時填寫的「來源」和「授權」是否清晰、正確。是不是連結失效了?是不是授權標籤選錯了?
- 改善檔案頁面:如果只是資訊不完整(例如缺少來源連結),請立刻補充完整的資訊,然後在刪除討論頁面留言說明您已經修正。
- 參與討論:如果您認為刪除理由不正確,您可以在檔案的刪除討論頁面進行辯護,提供更多的證據來證明檔案的合法性。
- 如果確實侵權:若您經過查證,發現自己確實上傳了不符合規定的圖片,最誠實的做法是接受刪除。這是一個學習過程,每位志工都可能經歷。
第七部分:成為專家——貢獻與社群互動
要真正精通維基百科的圖片使用,不僅是技術活,更是社群活。
- 參與版權驗證工作:您可以幫助檢查新上傳的圖片,確認其授權資訊是否正確。這被稱為「近期檔案檢查」。
- 為圖片添加更佳的分類和描述:許多老圖片的描述和分類很差,難以被找到。改善它們是一項極有價值的貢獻。
- 學習繪製SVG:SVG向量圖是維基百科的瑰寶,它們清晰、檔案小、易於修改。學習使用 Inkscape 這類自由軟體來繪製圖標、地圖和圖表,將使您的貢獻水平提升到新的層次。
- 參與討論:在 Commons 的「互助客棧」或您所在語言維基百科的相關討論版中,參與關於版權政策的討論,能讓您更深入地理解規則背後的邏輯。
結語
維基百科的圖片世界是一個由法律、技術和社群協作共同構築的奇妙生態系。一開始,規則可能會顯得繁瑣甚至令人畏懼,但請記住,這些規則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這個龐大的知識工程,使其能夠真正地、永久地為全人類所自由使用。每一次您正確地上傳一張自由圖片,您不僅是豐富了一個條目,更是在為這個全球性的自由知識庫添磚加瓦。從今天起,拿起您的相機,搜尋那些沉睡在公有領域的寶藏,或者用畫筆描繪出清晰的圖解,然後懷著對版權的敬畏之心,將它們帶到維基媒體 Commons 這個大家庭中。您的貢獻,將被全世界看見,並在未來持續發光發熱。立即尋求維基百科資深編輯協助
這份指南力求全面與深入,但維基百科的方針和實務是不斷演進的。在實際操作中,務必以各計畫的最新官方方針與指引為最終依據。祝您編輯愉快!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