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幾年來,我們致力於解決企業、品牌和個人在網路上的危機公關與聲譽管理等問題。CRG 是一家以結果為導向的技術與法律機構,致力於刪除網路各種負面內容,如負面新聞刪除、論壇文章刪除、討論區惡意中傷檢舉、社群媒體內容舉報、Google 搜尋結果移除及其他搜尋引擎內容移除等,除此之外我們還提供緊急服務(立即危機處理,下架新聞,移除內容,刪除負評),從創建和提升聲譽到修復和維護聲譽,現在就立即聯繫我們專家以為您服務。

形象牆

聯絡方式

中國、香港、澳門、台灣、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美國、加拿大、法國等20+國家

op@crgbj.com

+852-54843349

Google 負面評論刪除 網路誹謗

Google我的商家出現惡意誹謗評論,商家該如何自救?

Google我的商家出現惡意誹謗評論,商家該如何自救?一份從防禦、反擊到重塑品牌的終極指南

在當今這個數位時代,一個商家的線上聲譽,尤其是其在Google我的商家(Google My Business, GMB)上的形象,幾乎與實體店面的門面同等重要,甚至更為關鍵。它是潛在客戶對您的第一印象,是決定他們是否願意踏進您的店門、拿起電話預約,或是在您的網站上按下「購買」鍵的臨門一腳。然而,這片維繫生計的數位門面,卻也暴露在一個極其脆弱的风险之下:惡意誹謗評論。這些評論可能來自競爭對手的黑函攻擊、離職員工的挾怨報復、未能滿足其不合理要求的顧客,甚或是純粹的網路酸民。它們像數位世界中的塗鴉,污損了您苦心經營的聲譽,更可怕的是,它們會直接轉化為業績的流失。

當您發現自己的Google我的商家檔案上出現了一則明顯不實、充滿情緒性字眼、捏造事實、甚至進行人身攻擊的惡意評論時,那種憤怒、無助與焦急,我們感同身受。這不僅是對品牌的傷害,更是對創業者心血的直接打擊。然而,請先冷靜下來。恐慌與衝動的回應只會讓情況惡化。自救的關鍵在於:一套系統化、理性、且堅持不懈的處理流程,結合短期內的緊急止血與長期的聲譽修復策略。 這不僅僅是「刪除一則評論」那麼簡單,而是一場關於「信任」的保衛戰。

首先,我們必須精準地定義什麼是「惡意誹謗評論」。並非所有負評都是惡意的。一個真實但不滿的客戶留下的負面評價,雖然令人沮喪,但其內容通常會涉及具體的產品、服務或體驗細節(例如:「我點了A餐點,但送來是冷的」、「預約了服務卻讓我等了半小時」)。這類評論是改進的契機。而「惡意誹謗評論」則通常具有以下特徵:

  1. 內容空洞,缺乏具體事由: 評論中僅有情緒性謾罵,如「這家店爛透了」、「老闆是騙子」,但完全沒有提及任何具體的時間、地點、人物或事件。
  2. 明顯的事實錯誤: 評論指控的事情根本從未發生過,例如「我根本沒去過這家店,但他們盜刷我的信用卡」,或是捏造一個不存在的服務流程。
  3. 人身攻擊與誹謗: 針對店主或員工的個人名譽、外貌、私生活等進行攻擊,散佈不實謠言。
  4. 競爭對手特徵: 可能同時期出現多則類似內容的負評,且語氣、用字相似,或者來自幾乎沒有其他活動痕跡的Google帳號。
  5. 威脅與不當內容: 包含暴力、色情、種族歧視等違反法律與平台政策的言論。

在確認您面對的是惡意誹謗後,請立即啟動以下自救流程。這個流程分為五大階段:緊急應變與證據保全、依循官方管道舉報、法律途徑的最終手段、主動聲譽管理與回擊,以及從根本強化品牌免疫力。

第一階段:緊急應變與證據保全——穩住陣腳,固本培元

在慌亂中做出的任何回應都可能成為二次傷害。第一步永遠是冷靜下來,進行全面的資料蒐集與保存。

1. 完整且多重途徑的截圖存證:
這不僅是為了向Google舉報,更是為了潛在的法律行動做準備。截圖必須具備「法律證據效力」的規格。

  • 內容要完整: 必須截取到整個評論的完整畫面,包括:
    • 評論者的公開顯示名稱(即使是一個假名)。
    • 評論者的Google頭像
    • 評論的完整星等(例如一顆星)。
    • 評論的全部文字內容
    • 評論發布的確切日期與時間
    • 該則評論所獲得的「讚」或「回應」數量
    • 如果評論有回覆,也必須一併截取。
  • 顯示網址與環境: 確保瀏覽器的網址列(URL)有被截取到,證明您是在Google我的商家官方頁面上進行截圖。
  • 使用「整頁截圖」功能: 現代瀏覽器(如Google Chrome)的開發者工具(Developer Tools)中提供了「整頁截圖」功能,可以完整捕捉整個網頁,避免遺漏。方法是:在評論頁面上按F12(或右鍵選擇「檢查」),然後按下Ctrl+Shift+P(Windows)或Cmd+Shift+P(Mac),在指令欄中輸入「capture full size screenshot」並按下Enter。
  • 時間戳記與公證: 對於情節特別嚴重、預期將採取法律行動的案例,可以考慮尋求「網頁公證」服務。公證人會陪同您一起操作,將整個瀏覽、截圖的過程錄影,並出具公證書,證明該內容在特定時間點確實存在於網路上。這在法庭上是極具說服力的證據。

2. 分析評論者檔案:
點進該惡意評論者的Google個人檔案,進行初步的背景分析。

  • 活動紀錄: 查看他是否只留下了這一則評論?還是他是一個活躍的評論者?如果他幾乎沒有任何其他活動,這是一個「空頭帳號」的強烈訊號,對您向Google舉報時非常有利。
  • 其他評論模式: 觀察他留下的其他評論。是否都集中在特定區域、特定行業?是否都給予極端負評?如果發現他專門對您的競爭對手給予五星好評,而對您和另一家同業給予一星惡評,這幾乎就是競爭對手的惡意行為的鐵證,務必截圖存證。
  • 注意: 請勿對評論者檔案進行任何騷擾、公開肉搜或號召他人攻擊的行為,這會違反平台政策,甚至讓您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。

3. 內部調查與情境還原:
在存證的同時,立即進行內部調查。

  • 查核交易紀錄: 根據評論中若提及的任何模糊資訊(例如日期、產品名稱),徹底翻閱您的銷售紀錄、預約名單、發票系統、監視器畫面等,確認是否真有這位顧客存在。如果能100%確定「查無此人」,這將是您反駁與舉報時最有力的基礎。
  • 詢問員工: 詢問所有員工是否對該評論者或事件有印象。有時可能是離職員工所為,其語氣和用詞可能會有蛛絲馬跡。
  • 記錄您的調查結果: 將「查無交易紀錄」等證據也一併整理成文件,這在後續步驟中會用到。

完成了緊急應變與證據保全,您已經從一個慌亂的受害者,轉變為一個手握證據的申訴者。接下來,我們要進入主戰場:與Google官方溝通。

第二階段:依循官方管道舉報——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

Google提供了多種舉報不當評論的管道,但成功與否,極大程度上取決於您能否「說Google聽得懂的語言」,並提供「Google認可的證據」。

1. 旗標評論(Flagging):最基本但效率偏低的方式
在該則評論的右上角,通常會有三個點的圖示(「更多」選項),點擊後會出現「舉報不當評論」的選項。這是最直接的舉報方式。

  • 優點: 操作簡單快速。
  • 缺點: 這是一個黑箱作業,您無法補充說明,也通常不會收到後續處理進度的通知。對於明顯違規的內容(如含有髒話、仇恨言論),此方式可能有效;但對於較為灰色地帶的誹謗,僅靠旗標很難成功,因為Google的AI審查系統可能無法理解其中的細微之處。

2. 透過Google我的商家後台進行「申訴移除」:核心主戰場
這是最重要、也最應該被認真對待的官方管道。

  • 路徑: 登入您的Google我的商家後台 -> 左側選單點選「評論」 -> 找到該則惡意評論 -> 點擊右上角的三點圖示 -> 選擇「舉報評論」。
  • 關鍵在於「申訴理由」: 此時,您會有一個機會向Google團隊說明為何這則評論應該被移除。您的說明必須精準地對應到Google的《使用者發表評論的政策》。以下是幾個最相關的政策條款與您的撰寫策略:
    • 垃圾內容與偽造內容: 強調該評論「與實際體驗無關」。這是對付惡意誹謗最核心的理由。您的陳述應該是:「該評論者並非我們的真實客戶。經過我們詳細核查[日期範圍]內的所有交易紀錄與預約名單,確認並無此位顧客的消費記錄。該評論內容純屬虛構,與任何實際的業務體驗無關,已構成偽造內容,嚴重誤導其他消費者。」
    • 不當內容: 如果評論中包含了騷擾、威脅、髒話、種族歧視、露骨性內容等,直接引用此條款,並在陳述中直接引述這些違規字眼。
    • 利益衝突: 如果您有「強烈證據」顯示這是競爭對手所為(例如,該帳號只為競爭對手留下好評),可以在申訴中提及:「我們有合理理由懷疑此為競爭對手的惡意攻擊,該帳號的活動模式顯示其專門為[競爭對手名稱]留下好評,並對本店及區域內其他同業進行不實攻擊,已構成不正當競爭的利益衝突。」
  • 上傳您的證據: 在申訴過程中,如果有上傳附件的選項,請務必將您在第一階段準備好的「查無交易紀錄」的證明(馬賽克處理個資後)、或其他相關證據合併成一個PDF檔案上傳。證據是說服人工審查員的關鍵。

3. 使用Google我的商家求助社群:
如果後台申訴失敗,或者問題非常棘手,可以到Google我的商家官方幫助社群(Google My Business Community)發文求助。這是一個由全球頂尖的「產品專家」(Top Contributors)和Google員工參與的論壇。

  • 如何發文:
    • 以清晰、冷靜、有禮貌的語氣描述您的問題。
    • 直接提供您的商家名稱和該則評論的「永久連結」。
    • 詳細說明您已經做過哪些調查(例如查無此人),以及您為何認為這違反了Google的政策。
    • 可以附上您在後台申訴的截圖,表明您已走過正規流程但未獲解決。
  • 注意: 不要在這個公開論壇張貼任何客戶的個人資訊(即使是來自評論的)。產品專家有時能將您的案例升級(escalate)給Google內部團隊,這是一條有效的上訴途徑。

4. 尋求Google官方支援(電話或電子郵件):
在Google我的商家後台的「支援」區域,您有時可以找到「與我們聯絡」的選項,可能以電話回撥或電子郵件的形式進行。

  • 準備工作: 在聯繫前,將您的案例編號(如果之前申訴過)、商家資訊、問題描述和證據全部準備好。
  • 溝通技巧: 向客服人員清晰、有條理地說明情況。強調這不僅是一則負評,而是「虛假的、誹謗性的、且已對我的生意造成實質傷害的內容」,並明確指出它違反了Google的哪一條具體政策。客服人員可能權限有限,但他們是另一個將案件升級的管道。

必須有心理準備,Google的審查過程可能很慢,且第一次申訴失敗是常態。如果失敗,請不要氣餒,仔細分析失敗的原因,補充更強有力的證據,換一個角度(例如從「垃圾內容」改為「利益衝突」)再次申訴。堅持不懈是成功的關鍵。

第三階段:法律途徑的最終手段——展現決心,捍衛權益

當官方管道屢屢受挫,而該則惡意評論已經對您的生意造成毀滅性打擊,或者其中涉及嚴重的人身誹謗、商業毀謗時,就必須嚴肅考慮動用法律武器。

1. 發送存證信函:
這是在提起訴訟前,最正式、最常見的警告手段。

  • 目的: 並非直接告上法院,而是以書面形式正式告知發文者,其行為已構成侵權(如誹謗罪、妨害名譽、營業信譽損害等),要求其在特定期限內(通常是7至15天)採取特定行動(如下架評論、公開道歉),否則將採取法律訴訟。
  • 執行方式: 您需要委託律師撰寫存證信函。律師會根據您提供的證據,撰寫一份法律文件,透過郵局掛號寄送給該評論者。如果該評論者是競爭對手,您會有其公司地址;但若是匿名者,則難度較高,但律師可以嘗試透過其IP位址等資訊向法院聲請調查。
  • 效果: 許多網路攻擊者在收到正式的存證信函後,會意識到事態嚴重,不再是網路上匿名的謾罵,而是可能面臨真實的法律後果與賠償責任,往往會選擇自行刪除評論以求息事寧人。

2. 向地檢署提出刑事告訴或民事訴訟:
如果存證信函無效,或情節極為嚴重,可以考慮提起訴訟。

  • 可能涉及的法條:
    • 刑法第310條誹謗罪: 「意圖散布於眾,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,為誹謗罪……」對於惡意捏造事實的評論,極有可能構成此罪。
    • 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罪: 如果評論僅是抽象謾罵(如「混蛋」、「爛貨」)而無具體事實陳述,可能適用此條。
    • 民法第184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: 您可以請求對方賠償因惡意評論導致的營業損失、商譽損失以及為此支出的費用(如律師費、公證費)。
  • 挑戰:
    • 被告身份確認: 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將匿名的Google帳號與現實世界的個人連結起來。這需要透過律師向法院聲請,要求Google提供該帳號的註冊資訊(如IP位址、電話等),再進一步向網路服務提供商(ISP)調閱用戶資料。過程繁瑣且耗時。
    • 舉證責任: 您需要證明評論內容為「惡意虛構」,以及其所造成的「實際損害」。後者尤其困難,您需要準備業績下滑的報表、與去年同期相比的數據等,來證明損失與該評論有因果關係。
  • 對Google的聲請: 在訴訟過程中,法院可以發函要求Google提供相關資料,或甚至命令Google下架該則侵權評論。

法律途徑是成本最高、時間最長,但也是最強而有力的終極手段。它向社會大眾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訊息:您非常認真地看待自己的聲譽,並且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它。這種決心本身,就是一種強大的品牌聲量。

第四階段:主動聲譽管理與回擊——化危機為轉機,轉負評為信任

在與惡意評論戰鬥的同時,您絕不能忽略其他廣大的潛在客戶。他們正在觀察您如何處理這場危機。您的應對方式,將直接定義他們對您品牌的觀感。

1. 官方公開回覆的藝術:絕對不要沉默!
對於惡意誹謗評論,公開回覆的目標不是說服發文者(他不會被說服),而是說服其他正在閱讀的潛在客戶

  • 絕對禁止:
    • 情緒化對罵: 這正中了攻擊者的下懷,會讓您看起來不專業、不可靠。
    • 公開顧客個資: 這是嚴重違法行為。
    • 直接指控對方是競爭對手或惡意攻擊: 在公開場合,這樣說缺乏證據,會顯得您在找藉口。
  • 黃金回覆公式(冷靜、專業、展現關懷、邀請私訊):
    • 第一句(表達感謝與重視): 「[評論者名稱] 您好,感謝您願意留下 feedback。」
    • 第二句(冷靜陳述事實,不帶情緒): 「在看到您的評論後,我們立即進行了內部核查。然而,根據我們詳盡的[交易紀錄/預約系統],我們無法找到與您描述相符的服務經歷。」
    • 第三句(展現解決問題的誠意與高度): 「我們非常重視每一位顧客的真實體驗。為了能進一步了解您遇到的狀況,並提供必要的協助,我們誠摯地邀請您透過私訊或直接聯繫我們,提供更多具體的細節(例如服務日期、時間或單號)。」
    • 第四句(回歸品牌價值,說給其他讀者聽): 「我們始終致力於為所有顧客提供最高品質的服務與產品,並對所有真實的回饋抱持開放與感謝的態度。」
  • 這樣回覆的效果:
    • 對於明白事理的旁觀者,他們會看到一個冷靜、專業、願意解決問題的商家。相比之下,那則空洞的惡意評論會顯得更加可疑。
    • 您將解決問題的責任巧妙地拋回給發文者。一個真正的顧客可能會聯繫您,而一個惡意攻擊者則絕對不會。
    • 這個回覆本身,就是一篇絕佳的「自我宣傳文」,展示了您的企業文化與處事態度。

2. 強化正向評論的聲量:
聲譽管理不是防守,更是進攻。最好的防禦,就是讓負面聲音被大量的正面聲音所淹沒。

  • 鼓勵滿意的顧客留下評論: 這不是作弊,而是主動管理。可以在結帳時溫馨提示、在收據上印上邀請評論的QR Code、在後續的感謝郵件或簡訊中附上留下評論的直接連結。
  • 真誠地回覆每一則正向評論: 感謝留下好評的顧客,這會讓他們感覺被重視,成為回頭客,同時也向其他人展示您與顧客的良好互動。
  • 展示您的專業與價值: 積極使用Google我的商家的「貼文」功能,分享店內的最新消息、專業知識、活動花絮、產品背後的故事。一個內容豐富、活躍的商家檔案,本身就具備更強的說服力與可信度。

3. 監控與預警系統:
不要等到火燒起來才發現。建立常態性的聲譽監控機制。

  • 設定Google快訊: 為您的商家名稱、品牌名稱設定Google快訊,當網路上出現相關討論時,您會收到電子郵件通知。
  • 定期檢查評論: 將檢查Google我的商家及其他平台(如Facebook、Yelp)的評論,納入每日或每週的例行公事。
  • 考慮使用聲譽管理工具: 對於較大規模的企業,可以考慮付費的線上聲譽管理(ORM)工具,它們能提供更集中、更自動化的監控與報告功能。

第五階段:從根本強化品牌免疫力——建構堅不可摧的信任堡壘

自救的最高境界,是讓惡意攻擊對您的傷害降到最低,甚至無效。這需要長期的品牌建設。

1. 內容為王,建立專業權威:
在您的行業領域內,持續產出有價值的內容。這可以是部落格文章、YouTube影片、Instagram貼文或Podcast。當您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專家與權威時,一兩則來路不明的惡意評論,將難以動搖他們對您的信任。他們會認為:「我看過這家店老闆的專業分享,他很厲害,那則負評看起來就很假。」

2. 建立多元化的線上據點:
不要將所有的聲譽雞蛋都放在Google我的商家這一個籃子裡。積極經營您的官方網站、Facebook粉絲專頁、Instagram、Line官方帳號等。一個功能完善、內容豐富的官方網站是您最具掌控力的自有媒體。當潛在客戶可以從多個管道認識您時,單一平台的負面資訊影響力就會被稀釋。

3. 極致化的顧客體驗與關係管理:
這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案。讓您的產品、服務和顧客關係好到無可挑剔。

  • 建立顧客社群: 透過Line群組、Facebook社團等方式,將忠實顧客凝聚起來。他們會成為您最強大的「品牌捍衛者」。當惡意評論出現時,這些真實的顧客甚至可能會主動為您辯護,這比您自己說一百句都有力。
  • 透明化溝通: 對於真實發生的服務疏失,公開承認錯誤,並說明改進方案。這種誠實與透明,能贏得遠超過損失的信任。

結語

面對Google我的商家上的惡意誹謗評論,這是一場綜合性的戰役。它考驗著您的耐心、智慧與策略。從瞬間的證據保全,到與科技巨頭Google的系統性周旋,再到可能的法律攻防,以及面向公眾的溝通藝術,最後回歸到品牌本身的長期建設。這條自救之路,沒有單一的捷徑,每一個步驟都環環相扣。

請記住,您的目標不應僅僅是「刪除一則評論」,而是透過這個過程,向全世界展示您是一個怎樣的企业:一個專業、負責、重視顧客,並且有決心、有能力保護自身與顧客權益的品牌。很多時候,一場處理得當的聲譽危機,最終反而能成為您品牌故事中最具說服力、最閃亮的一章,為您贏得更多、更堅定的信任與支持。在這個數位足跡決定一切的時代,您的冷靜與專業,就是最堅固的盾牌與最鋒利的寶劍。

Author

admin

Leave a comment